每日头条!十元面膜卖百元!网红面膜造概念,靠智商税冲上市

来源 : 星空财富 时间:2022-09-23 09:37:55

一款 【械】字号的爆款“医用面膜”造就了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——敷尔佳。

Easy Money拉仇恨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账面资产的35%是货币资金和理财产品,资产负债率只有7.67%,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时候一年周转15万次,毛利率高达81%,归母净资产收益率最高135%,最低也有56%,而每年只需投入营收的0.04%象征性搞搞研发,作为投资者,你会不会眼睛发光?

是的,这就是敷尔佳的财务数据,晃眼吧!

化妆品暴利虽然人尽皆知,但多数是靠品牌溢价、独家配方或者稀缺原产地原材料挣钱,而敷尔佳是靠什么呢?就是【械】字号医用敷(面)料(膜)。

敷尔佳护肤品包括医疗器械类和化妆品类两种,医疗器械类产品只有4种。2021年贡献收入9.27亿元、占比高达56.25%,化妆品类产品45种,2021年贡献收入7.2亿元、占比只有43.75%。

在京东医用美护排行榜top 5中,敷尔佳的产品占了4席。

图片来源:网络

“医用敷料”背后,有没有生产能力?

那么咱们来拆开敷尔佳医用敷料的包装,看看这卖百元的面膜,到底值不值钱?

有没有真正的面膜生产能力?

敷尔佳《招股说明书》披露,报告期内,公司不存在将关键工序进行委托,亦不存在因委托加工而泄露关键工序和关键技术的情形。

真的吗?假的!

告期是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这三年,直到敷尔佳2021年3月才完成对生产主体北星药业的收购,具备了生产能力。在2021年3月之前,彼时敷尔佳就是一家医疗(化)器(妆)械(品)销售公司。

这句话是纯属偷换概念。敷尔佳确实没有委托生产,但一直在买买买,2019年和2020年敷尔佳向对外采购金额分别高达32,948.71万元和36,020.30万元。采购和委托生产可完全是两个概念!

敷尔佳为了上市时候可以说自己是自主研发、自主生产、自主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司,临时抱佛脚,作价5.7亿元换股收购了可辨认资产价值只有435万元的北星药业。

请注意,这账面435万元可辨认资产中,还不包括生产设备,生产设备(作价289.46万元)是以单独一个设备转让协议进行的。为此,敷尔佳不惜在账面确认了5.65亿元商誉,也许这将为上市后业绩变脸埋下伏笔。

真的是无菌生产吗?

医疗器械类产品售价高是因为对无菌生产过程要求严格。

真的吗?假的!

如果医疗器械类产品生产成本高,为何毛利率比化妆品类产品的毛利率高出5至8个百分点?

与此同时,敷尔佳的毛利率还高于上市同行。

图片来源:《招股说明书》

真相不过是敷尔佳的爆款面膜,因为有着【械】字号的背书,被消费者误认为效果明显,从而被非理性追捧。看来,敷尔佳这把镰刀是妥妥地割向广大女性韭菜了。

药就是药,妆就是妆,械就是械

敷尔佳最早只是一个品牌打造和销售公司,并不负责研发和生产。公司的业务模式简单理解就是打造了“敷尔佳”这个品牌,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SZ:002900)负责为其研发、生产,敷尔佳只负责销售。

抛开成功的营销手段和渠道管理不谈,敷尔佳的营销利器其实就是一款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的医用敷料。

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、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。X线拍片机、B超、显微镜、生化仪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。

医用敷料,属于医疗器械范畴。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,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、支撑器官、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。

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证明械字号化妆品比妆字号和特字号的化妆品好,械字号化妆品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。其实,“药妆”在全世界(日本除外)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,“械妆”更只是营销术语。

关于“药”+“妆”

在美国,FDA直接宣称cosmeceutical(药妆)没有任何法律意义,一个化妆品企业用“药妆”这个词语来指代化妆品具有药效的话,FDA是不认可的。

图片图片来源:FDA官网来源:《招股说明书》

在日本,“药用化妆品”倒是个合法成熟的产业,但人家是有法律法规基础的。

1. 概念清晰。日本法律中明确规定“药妆”属于“医药部外品”,压根不是“化妆品”。二者泾渭分明,不存在谁修饰谁的问题。关系见下图:

图片来源:笔者整理

2. 标准量化。日本的“医药部外品”与化妆品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功效(美白、抗皱、修复等),而这些特定功效不是制造商自说自话,要看其中是否含有国家规定的有效成分,以及有效成分是否达到浓度标准。

3. 有临床试验的硬性要求。比如美白产品,如果包装上明确写了“药用”、“美白”字样,那就必须经临床试验。

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,产品才能在包装上标识“药用化妆品”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【药妆】)。基于清晰的监管规则,在日本,俗称的“药妆”有制药厂出产的,也有化妆品公司出产的,大大方方,明确合法。

在我们国家,药监局明确规定,我国法律中无“药妆”概念,化妆品添加药物是违法行为;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,宣称“药妆”“医学护肤品”等“药妆品”概念的,属于违法行为。所以国产化妆品中自称“药妆”的,基本上是智商税。

关于“械”+“妆”

“械妆”是近年随着医美和国产化妆品崛起而创造的营销概念。在我国,“械妆”跟“药妆”一样,不是一个法律词汇,更不是一个专业词汇。

可尴尬的点在于,化妆品不能攀高枝宣称自己是药或者械。这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,法有禁止不可为,监管部门执法也于法有据。

但如果一个医疗器械比如敷料被人们降格当成化妆品来使用,只要生产者没有在冠名和宣传中越界,只是明里暗里引导消费者,这在法律上还真找不到任何禁止性规定。敷尔佳的爆款产品自称“修复贴”,自始至终没称自己为“面膜”。法无禁止即可为,你还真不好说敷尔佳做了逾越红线的事情。至于消费者把敷料买回家当面膜贴,那是人家的自由,即使消费者把敷料当成神药吃下去,敷尔佳也没有任何责任。

对此乱象,药监局发布过一篇科普文章《化妆品科普:警惕面膜消费陷阱》。文章明确指出,不存在所谓“械字号面膜”,械字号面膜其实属于医用敷料,而医用敷料不得以“面膜”作为名称,也不能含有“美容”“保健”等宣传词语。

图片来源:国家药监局官网

但以上只是一篇权威机构的科普文章,不是法律法规,不能成为执法依据,威力有限。

于是,截止目前,敷尔佳依然狡猾地游走在监管和执法的灰色地带,靠“械字号”注册证,对化妆品领域成功实施了降维打击。

敷尔佳自己很清楚他占了什么便宜,《招股说明书》里已经做出预告:

来源:《招股说明书》

在具体监管手段落地之前,消费者只能自己擦亮眼睛,至少要消费得明明白白。投资者对这种公司的未来业绩,也要有一个理性的预期,必须要预判到以下几点:

游走在交叉地带靠偷换概念赚快钱的产品能持续吗?如果某日监管收紧,那么现在营收规模会缩水56.25%(医疗器械类产品销售收入占比)。如果某日各种销售平台受到监管压力,将“械字号面膜”、“医用面膜”等搜索关键字屏蔽呢?那么营收规模会再缩水38%(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)。目前敷尔佳的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占比超过了50%,敷尔佳在证监会的行业分类中被归到了“C3589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”,如果上市后估值按照这个热门赛道的水平确定,假如未来化妆品收入占比提高到50%以上,敷尔佳就会回归 “C2682化妆品制造行业”,估值水平也会随之下降;持有敷尔佳5%股权的参股股东哈三联(002900),不受避免同业竞争承诺的约束,对公司核心产品的生产那可是门儿清,如果眼红哪天补足了生产和产品资质,与敷尔佳搞起同业竞争,那可会是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
市场和消费者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,靠偷换概念营销透支的是衣食父母的信任。化妆品就是化妆品,不能去蹭别的领域的红利,尤其是医疗,因为这个赛道上有着太多努力为国争光和脚踏实地做事的选手,不应亵渎。

X 关闭

  • 热门推荐

Copyright ? 2002-2020 微商商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,邮箱:56 26 62 9@qq.com